查看原文
其他

杨耐思:《十三辙新韵书》序

杨耐思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1-12-26
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


著名语言学家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杨耐思先生,于2019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92岁。

杨先生曾为《十三辙新韵书》作序。今特发其序,以示纪念。


  

《十三辙新韵书》序



经乔永同志介绍,认识了马志伟先生。马先生是商务印书馆的资深编辑。他把他的已经杀青的《十三辙新韵书》书稿送来给我看,要求我写个序。平素我对诗歌用韵也很感兴趣,又被他十几年来,为写此书孜孜以求、艰辛备尝的过程所感动;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和试试看的打算,勉为其难地应允了下来。

经过了一个多月阅读书稿,揣摩其内容,觉得这的确是一部好书。下面,我想就着《十三辙新韵书》这个书名,分做两段来谈谈自己的认识。

十三辙

先说十三辙。

汉语的语音是以一个一个的音节为基本单位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字。字音是由声母、韵头、韵腹、韵尾、声调等五个元素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。例如天字音:

ɑ

-(阴平)


声母

韵头

韵腹

韵尾

声调

这五个元素的位次是固定的。其中第三位韵腹是由响亮度比较大的元音构成,富乐律性。第五位声调是由音高曲线造成的抑扬顿挫的语音效果。所以,这两位是字音必不可少的元素,其余的三位可有可无。这两位再加上第四位的韵尾就构成韵基。

合辙押韵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。是创造诗词歌赋有韵之文的基本原理——在语句的固定位置上(一般在句尾),采用同一个韵基的字使之形成语音上的回环美。

类聚同韵基的字编成的字书就叫韵书。汉语韵书起源于汉末。当时发明了反切,反切是用两字注一字的音。反切上字表声,反切下字表韵和调。这是汉字注音手段的一次飞跃。有了反切注音法,就产生了韵书。相传最早的韵书是魏代李登《声类》,尔后有晋代吕静《韵集》,南北朝时期夏侯咏《韵略》等。现存最完整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父子所编《切韵》的增订本。唐代有《切韵》和《唐韵》。宋代有《广韵》《集韵》和《礼部韵略》。金代有《五音集韵》和《新刊韵略》。元代有《蒙古字韵》和《古今韵会举要》,还有专为作词而设的《中原音韵》。明代有《洪武正韵》。清代有《五方元音》等。韵书本来是供人们检字正音用的,可是在古代方言复杂和语音随时而变的情况下,用反切固定下来的字音很难适应这种变异。以《切韵》为例,支韵与脂韵,古时能分,《切韵》时代不分;东韵与冬韵、鱼韵与虞韵,北方人不分,南方能分。所以有人认为《切韵》分韵如此繁复(193韵或195韵,后来《广韵》206韵),是综合了古今南北读音的结果。唐代科举取士,诗、赋作为考试的重要科目,韵书分韵繁复,也苦了这帮士子们。于是,在唐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,开始有了独用、同用的规定。(参看王兆鹏《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》,齐鲁书社2004)“独用”是只能用本韵的字;“同用”是两三个韵的字可以通押,例如支韵与脂韵、之韵,冬韵与钟韵,鱼韵与虞韵可以通押。到了金代的《新刊韵略》,索性把同用的韵加以归并,成为106韵,这就是所谓“平水韵”。(参看宁忌浮《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》,中华书局1997)这是科举考试用韵,对韵部规定得比较严;平素诗人们的实际用韵,比这要宽泛得多。

传统韵书的分韵跟十三辙有很大的不同。前者偏重于已死的书面语,后者偏重于活生生的口语。后者是在北京地区流行的,从民间口头文字的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起来的新韵辙。它分韵简明,又能反映实际语音的变化发展,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。明清以来,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流传的诗词、民歌、戏曲以及现代的诗歌、京剧、评剧、曲艺,说说唱唱,无不以十三辙为押韵的标准。据魏建功先生说,早先在北京地区流行的十三辙“有目无书”;(参看魏建功《说“辙儿”》,《魏建功文集》叁,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)从张洵如的《北平音系十三辙》(国语推行委员会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发行,1936初版)才开始了用十三辙编制韵书。

新中国成立以来,新编的韵书大多采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18个韵基形成的十八韵。其实,十三辙跟十八韵并不矛盾,而是有着工整的对应关系,只不过是宽严上略有出入。按照“审音从严,押韵从宽”的原则,我认为:押韵以十三辙为宜;本书采用十三辙是完全正确的,就是好

新韵书

再说新韵书。

本书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
本书的编纂不像以往的韵书那样,仅以先分韵,然后编排同音字组的作法为满足;而是别出心裁,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,以韵辙为单元,加以论述和编制。新增的内容,头一项是“声律启蒙”,用改编后的笠翁对韵韵语引起读者辨韵的兴趣,这也是帮助读者进行辨韵的上好材料。第二项是诗歌欣赏,引用古今韵文的名篇佳作作为范本,激发读者创作激情和提高文学欣赏水平。第三项是对各韵辙语音特色的描写与分析,富有原创性,可谓不错的成果。第四项是列出各韵辙的全部音节,用“开、齐、合、撮”分类排序,增进读者有关字音的知识。本书的常见同韵字词篇,也有不少新意,比如:对所收词目注明词性类别,标识出等,对酌量收入的成语、熟语等注明。对古入声今变平声的字以及轻声字也加以标识……

总之,本书在韵书编纂理论和方法方面有不少创获,又对新诗的创作和旧诗的阅读欣赏都很有用处。所以,我觉得它“老少咸宜”,是我见到的上好的一部新韵书。

北京西外昌运宫

2007年8月8日


注:为方便阅读,本文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。



往期回顾


辞源

教师工具书

学生工具书

新书

中国辞书学会

佳文摘选

语言天地

书单

博士姐姐小课堂

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